李宇嘉:深圳楼市回暖的真相_环球热资讯

2023-05-29 16:44:06 来源:互联网

本文作者: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李宇嘉

01.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深圳楼市再次回到视野。百亿货值豪宅“日光”,20套千万级法拍房也被“扫货”,深圳楼市掀起小热潮等等,有关深圳楼市升温的消息,再次被传播。怎么看待近期的深圳楼市呢?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首先,市场是很简单的。即便深圳的二手房交易量跌到谷底,即便新盘整体上还在打折促销,“零首付”频出,去化率不足50%,但如果某些核心区域的某些楼盘(比如南山蛇口、大学城的这两个楼盘),定价明显低于预期,并与周边的楼盘形成价格上的“绝对倒挂”,又有景观、装修、地段、配套、得房率上的绝对优势,买还是不买,这是没有任何悬念的。

这是个案。

只不过,富人看的更彻底,资金能迅速到位,行动更迅速而已。对这些现象,并没啥好讨论的!

新房限价,已成为深圳楼市的长效机制。如果一手房相对二手有明显的价差,还有品牌房企、景观特质、地段优势等加持,未来还有新房的“日光”行情。毕竟,深圳想搞钱的人太多了。

到目前,深圳楼市回调了一年多,“挤泡沫、降杠杆”,成交量趴在地上,负面情绪不断释放。恐慌后,对一些先知先觉的人来说,理性的情绪就战胜了恐慌。某些地段的某些项目,它的价位在某个水平上能获得支撑。政府限制的价格,很可能明显低于这个支撑的心理价位。

未来,即便周围的二手房价格还有下跌空间,还有交易成本,但也很难跌破现在的这个价差。至少从中短期来看是如此(至于长期,不确定性太大)。于是,最佳的策略就是拿下和持有。

但放眼整体楼市,还是一片冰冷!这就是当下的深圳楼市。

02.

中国楼市开启了下行周期,这一点大家都认可。过去加杠杆投资、过度炒作造就的非理性繁荣,开启了挤泡沫的过程。深圳表现更明显,当没有杠杆加持,当高收入行业(互联网、金融、地产等)受到重挫,当中产阶层因降薪、疫情而受到巨大冲击,楼市回调就更加明显了。

不过,从发达国家来看,即便城镇化率早已触及80%的顶部,即便房屋早已过剩,即便早已迎来深度老龄化,但核心城市、核心区域的房价仍然会在下跌后再次窜上来,有的区域房价还会创新高。这背后,与宽松的流动性,资本的流入,富人的集聚等等,有非常大的关系。

所以,看待楼市,要坚持结构深挖的分析逻辑。楼市越到总量过剩阶段,就越应该在结构层面做精细化解剖。任何一个城市,它有上百个独立板块,即便楼市大退潮,但有一些板块在价格上得到支撑。特别是,当我们对GDP有诉求,而货币明显宽松时,更容易出现这一现象。

深圳楼市这次“小热潮”,其实就是在房屋整体平衡阶段、成熟阶段,资金在大浪淘沙。或者说,被限价的蛇口招商玺家园,西丽大学城的宝能城等,产品特质配得上这个价格。

但很多区域(特别是外围)的房价,是得不到支撑的。

一方面,这几年各地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房地产,规模上总体过剩,楼市向四面八方无限制扩张;另一方面,过去房价上涨,主要推动力并非是人口的城镇化、产业和服务的吸引,更多是财富效应推动下的加杠杆,还有被楼市升温裹挟进来的刚需、换房客,他们买不起或不想买,但不得不买。

所谓购买力源源不断,就是这么来的。

其实,现实很残酷:城镇化率没那么高,产业和服务无法落地,撤掉违规加上去的杠杆,购买力远没那么强大。所以,包括深圳在内,外围区域的新房,目前大尺度打折促销、“零首付”等普遍存在。但是,这些项目的去化率还是很惨,高的也只有50%,低的就在个位数了。

03.

因此,少数楼盘热销,甚至日光,而多数其他楼盘不温不火,持续低迷,这或许是深圳楼市未来的常态了,也将是多数热点城市的常态。一方面,富人受疫情影响小,但受货币宽松的外溢大。他们有更敏锐的眼光,更注重资产管理,也有能力在适当的时候入手合适的资产。

相反,疫情的持续性冲击,叠加史无前例的降薪潮,叠加创造高收入群体的“红利行业”(地产、金融、互联网、教培、创投、新零售等),这些行业是地产金融复合体或资本复合体。这么大的冲击下,中产人群受伤最重。刚需上车、改善群体换房的积极性,同步走弱。

同时,这几年,深圳住房供给侧改革开始见效,新房在扎堆儿上市。以这几个热销盘所在的南山区为例,2020年只推了8个项目,今年9月有5个新盘入市,都是限价盘。其他区域也一样!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过去,土地供不应求,一直是支撑深圳房价上涨的信念。近些年,产业外迁,新兴产业用地需求减少,闲置工业用地改居住功能,“土地供不应求”成了伪命题。每年6-7万套的新房供应,相当于2/3的二手房挂牌量。同时,人才和新市民开始转向公共住房,这个产品供应量更大。

深圳住房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很清晰:既然需求端的调控多年不见效,那就把价格高高在上、泡沫化突出的二手住房市场搁置一边,冷处理;在另外一边开新局,加大限价新房和公共住房的供应量,分流住房需求。这样,二手住房市场突然之间没有了购买力,需求断层了。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新房有限价优势,低成本优势(税费成本低),户型设计优势,加上教育均等化下,学位房到处都是,二手住房的“学位优势”土崩瓦解,更多的人自然会选择购买新房。换房的人,也选择“卖旧换新”,所以二手住房挂牌量创新高了,也越来越难卖出去了,价格就处于阴跌过程中。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04.

深圳楼市,开始进入纠偏到正轨的“阵痛期”了。

首先,“供应放量+限制价格”,创造了价格锚定效应。从供地开始,就知道未来的房子卖多少钱,而限价且批量供应,则定向创造出红利。作为购买主力的新市民、人才,之前一直在尽全力拼凑“6个钱包”,冲入商品房楼市。现在,他们开始转向限价新房或公共住房。

其次,过去繁荣期形成的存量房源,价格还高高在上。但是,需求转向低价新房、公共住房,导致被晾在一边的存量二手住房,进入到“慢泄气”的去泡沫过程中。导致的结果是,二手房价格在2020-2021年涨上来的虚高的部分,高出新房限价的部分将逐步回吐出来。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再次,新房限价和二手房价格下跌,导致整个楼市的价格预期会越来越理性,甚至悲观。由此,房产的财富效应急剧衰减,存量房产的拥有者,也会像富人一样,选择那些价格能撑得住的地段、住房产品。由此,存量房产腾挪、置换(类似于调仓)将是未来楼市的新现象。

另外,“卖旧买新”(包含卖旧买次新房)的换房行为也会持续迭代。前期重仓深圳楼市的投资客们,会加速挂牌手上的房子。于是,二手房挂牌量会不断攀升,而且次新房的挂牌量迅速增加,而告别“大拆大建”,也会进一步加速二手住房挂牌量(包括租赁挂牌量)。

据深房中协数据显示,截至9月1日,四大行(乐有家、世华、贝壳找房、中原)共挂盘出售房源9.7万套,对比8月1日8.8套挂牌量增加9393套,一个月增长1万套,环比增长10.7%。相比今年初,翻了一倍还多。深圳楼市投资氛围太重,一旦价格不涨,出货通道就异常拥挤。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未来,深圳将不再是一个缺房的城市。

挂牌量增加,叠加存量二手房去泡沫,将会加速二手房价格回吐,这也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,直至达到限价新房所锚定的价格水平。驱动市场买新房的最重要的动力——价格倒挂,将越来越弱。

相比北上广,深圳楼市购买力,“金字塔”的结构更明显。早期来深的人,既享受到了高速发展的红利,也享受到了房改和楼市的红利。近20年地产繁荣,广东和全国有钱人来深圳创富。这两部分构成了金字塔的塔尖,他们是少数人;2500万管理人口中,占多数的非户籍打工人和新市民,构成了巨大的塔基。而处于中间的中产人群,人数比较少,金字塔的腰不行。

近期,北上广的楼市,之所以表现优于深圳,主要在于,他们的腰比深圳厚实。深圳推进住房供给侧改革,“供应放量+限制价格”,加大公共住房供应,就是要把这个腰做厚实一点。要达到这一目的,存量要去泡沫,向增量靠拢。深圳楼市,开始进入纠偏到正轨的“阵痛期”了。短期看,打新还有财富效应,但从长期看,都是深圳供给侧改革的铺路石。

标签:

推荐阅读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