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孩子打卡清华北大,是门赚钱的生意。
栏目 | 文旅商业观察
(相关资料图)
领域 | 研学旅行
01
暑期过半,从外地赶来北京的研学团还在如潮水般涌入。
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清华北大门口,全国各地家长们哪怕挤破头、掏空钱包,也要让孩子参观中国最高学府,这导致清北身价“水涨船高”,甚至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。
7月25日,北京大学校友网发布的校友预约入校违规情况通报显示,7月21日,北京大学在工作中发现,一支名为“北大金秋暑期定制课”的校外研学团队,由部分校友通过预约同行人员的方式,拆分预约139名学员入校,每人收费10800元,合计收费约150万元。
依据《北京大学校门秩序管理规定》《关于北京大学2023年暑假校友预约入校的通知》等规定的相关要求,北京大学将关闭相关46名校友的校友预约系统使用权限,且不再具有预约本人及同行人员权限。
不仅北大,清华大学近期也被炒上热搜。
此前有清华北大学子向媒体反映称,山东赋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举办清华北大研学活动,并邀请清北学生给暑假学生们分享经验。
但他们去了之后发现宣传和事实严重不符,家长给学生花了钱报了名,名校游变校门口打卡,旅游项目草草了事,有的孩子需要打地铺,无法按时吃饭、甚至被教官殴打。
值得注意的是,企查查显示,山东赋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异常,原因为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与企业取得联系。
即使清北雷声一片,“清北校园游”仍然是暑期最热门产品之一。
今年研学市场火热,商家利用家长“大学朝圣”心态,推出了多款清北主题的北京研学团。
以山东为例,旅界从济南多家学校了解到,不少学校的学生也都在“扎堆”报研学游。济南某区一小学老师透露,该学校共有1000余人,连续两年都有好几百名学生参加北京研学游。今年差不多得有三四百人。
从过去三年的寒冷中“死里逃生”的旅游公司们,也被这股热潮席卷,生意红火起来。
北京研学旅行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苏昱称,最近一段时间接到的咨询电话中,超过一半提出要去清华、北大校园参观。苏昱观察到,从二十多年前首次面世至今,“高校游”产品并没有太多改变,且同质化问题严重。一些机构只是将京外孩子带进学校逛一圈、拍拍照、再到食堂吃顿饭。
社交媒体上也不乏对“清北游”的吐槽,有网友称,“清华根本进不去,都是在清华科技园打个卡,或者去清华美院的展馆。”
40度高温的北京,清北正在成为一些不良旅行社的“杀猪盘”。
02
研学旅行确实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之一。
研学首次被明确定义是在2016年,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《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》定义,研学旅行是一种“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”,是学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项。
因此,严格意义上的研学活动是由学校招标,组织年级学生在上课期间出行,并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。
而研学在今年变得异常火爆,一方面是有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,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家长与孩子的出游热情得到极大释放。
在学校推动和家长追捧下,研学市场近年来急速膨胀,但行业乱象丛生。
《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》总结为课程化、经费、人才、安全等几个行业痛点。最显著的表现是“游而不学、价高质低”,而是否存在虚假宣传或安全隐患等相对隐性的问题,消费者又很难在第一时间察觉。
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告诉旅界,研学市场当前是渠道为王,学校是各方争抢的资源。
“双减”政策出台后,原来给孩子报课外补习的家长纷纷将目光投向研学,但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,大部分家长其实并不能清楚认知“研学旅行”的概念。
作为处于教育和旅游市场之间的特殊领域,研学团面临着如何进行设计和定价的难题。然而,许多受访者认为,“高价研学团”形式的出现,使得原本纯粹的研学活动失去了本真。
当下,一些旅行社通过从事教辅教材、校服生意的“中间人”打通关系与学校合作,“中间人”和学校会抽取回扣;普通国内研学项目返点一般是10%,一些过万元的研学项目返点甚至可高达20%至30%。
此外,现在很多旅行社推出的研学活动,是在旅游的基础上加入研学元素,并不能算是纯粹的“研学”。
在广告宣传中,有些研学团声称一旦加入他们的团队,孩子们就有机会参观清华和北大校园,欣赏未名湖和博雅塔的美景,还能聆听清华和北大的优秀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。
甚至有一些研学团承诺将会安排清华和北大的学子全程陪同服务,让孩子在多日研学后,能与这些学长或学姐建立长久的友谊。
而现实往往很骨感,一些旅行社的传统北京游产品只是挂上了“研学”标签,加上清华、北大字眼便纷纷变成了摇钱树。
以北京大学校友网发布的校友预约入校违规通报为例,围观的网友一方面被入校参观的高价所惊叹,另一方面则对预约制的“不透明”表示质疑。
有网友戏谑,“知道暑期研学费用不低,没想到竟然这么高!机构不能光想着自己把钱全挣了,你通过官方渠道预约下,给学校交点钱,又何至于此呢?”
03
清北被“商品化”的背后另一个原因或是高耸的校门。
北大预约入校违规事件引发另一场舆论争议,高校校园是否应该对外开放。
有的网友表示“谁都可以进校园,容易造成鱼龙混杂”,出于保护师生人身安全的需要,不应该随便让外人进。
而有的网友则支持校园对外开放,给出的理由是“公共设施本来就应该对群众开放”,“疫情前大学都是随便进的,如今政策调整后应该恢复开放”。
从欧美澳洲乃至新加坡的世界级名校来看,大多没有围墙也没有保安,游人可以随便进出,是真正的没有围墙的大学。往往校园里零散的有一些同学,其他就是来此打卡的游客。
从国外研学市场来看,开放的不仅是校区,还有学术,毕竟和普通旅行相比,研究性学习门槛更高、也更枯燥。
据《中国新闻周刊》报道,美国圣地亚哥的中学科学老师带学生的海外研学侧重于课题研究,以烟蒂对环境影响为题,其中一环是到长滩采样,每组学生在一个50米长、1米宽的样方捡烟蒂,一人负责捡,一人负责记录,还有一人拿着尺子精准测量。
事实上,国内研学市场目前最大的困扰在于混淆了研学、游学和旅游之间的界限。
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,研学游与其清北扎堆打卡“割家长韭菜”,不如循序渐进。
一位业内人士指出,“旅行+学习”的模式从易到难可分为游学、研学、探险等不同阶段,各司其职。
例如对于低龄组学生或初次接触某一专业领域研究的学生,可以从游学开始,激发兴趣,而后开始研学,具备一定科学素养和技能后,再尝试探险。
正如研学旅游在日本被称为“修学旅行”,是日本学生最具特色的活动。起源于1946年的“修学旅行”,从学习传统文化知识、参观国家公园、访问历史古迹,到涉及职业选择、自然体验、考察先进企业甚至体验商人活动等等,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。
美国家长则较少有“望子成龙”的功利念头,孩子参加假期活动主要还是凭借兴趣爱好,所以研学旅游和夏令营、冬令营一样,为满足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,是假期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活动。
纵观以上各国的研学旅行,我们不难看出:1、以兴趣为导向,以未来职业选择为基础;2、以孩子主观感受为主,偶有名校考察。这与国内打着“研学”名义的旅游还是有着不小的差异。
谈回国内,在为人父母的压力面前,暑期清北“高不可攀”,但家长们的选择其实可以更多。
今日话题:你如何看待暑期研学游带孩子打卡清华北大?欢迎在下方留言框与旅界君互动。
———— END ————
如果您还希望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,记得点在看和给旅界添加一个“星标”哦!
欢迎来撩旅界主编微信:haoxi524(加群:公司职务+姓名)
广交天下英雄,共议文旅天下事
标签: